筒灯防眩光,选对距离是关键

看不懂复杂的参数?没关系!通过下面这个互动场景,一分钟搞懂筒灯怎么装才不晃眼。

0.0m 5.0m

动手调一调

筒灯离人距离(L): 0.50 m

安全距离计算器

为避免眩光,灯与人的水平距离(L)应满足:

重要说明

此为理论模型模拟。实际安装效果受具体灯具产品、环境反光、个人身高及主观感受等多种因素影响。请务必将此模拟作为设计参考,最终方案以您的实际感官体验为准。

常见家庭场景推荐

工作原理解析

🤔 什么是“眩光”?

简单说,就是灯光直接射入眼睛,让人感觉刺眼不舒服。科学研究发现,人眼对视线水平向上30°范围内的直射光线最敏感,我们称这个区域为“眩光区”。


🎯 如何避免眩光?

核心目标是:别让灯泡本身落入人眼的“眩光区”。如上图所示,当您移动筒灯时,一旦灯泡进入了红色的“眩光区”,就会产生眩光警告。但如果距离非常远,灯具的“遮光角”会把光源藏起来,也就不会晃眼了。

💡 关键参数的作用

  • 您的状态: 站、坐、躺时,人眼高度和舒适的仰视角度都不同,决定了“眩光区”的位置也不同。
  • 您离墙的距离: 模拟您在房间中的不同位置,如沙发中心或过道,直接影响您与灯光的实际水平距离。
  • 天花板高度: 影响灯和人眼的垂直距离,是计算安全距离的基础。
  • 筒灯遮光角: 这是灯具品质的关键指标。它指从天花板水平线到光束边缘的夹角。遮光角越小,防眩光能力越强。
  • 筒灯离墙距离: 这是您可以控制的关键变量。通过互动操作,您可以找到在不同状态下的“安全距离”。

📐 公式详解

  • L: 指人眼与灯具正下方的水平距离。这是我们最终要确定的安装距离。`L = 筒灯离墙距离 - 您离墙的距离`。
  • H: 指人眼到天花板的垂直高度。`H = 天花板高 - 人眼高`。
  • tan(眩光角): 一个三角函数。它代表了眩光区边界的“斜率”。`H / tan(眩光角)` 就是眩光区的起始临界距离
  • tan(90°-遮光角): 同样是三角函数。它代表了灯具光束边缘的“斜率”。`H * tan(90°-遮光角)` 就是因遮挡而看不到光源的结束临界距离